如需進一步詳細了解器件 IEEE 1149.1 標準測試訪問端口的特性和其他說明信息,請參閱信號說明和詳細說明 中的相應小節。
注: JTAG 信號拆分到器件上的兩個 IO 電源域中。僅當兩個 IO 電源域在相同的電壓下運行并且電平轉換器未插入到信號路徑中時,本節中定義的時序參數才適用。在不同的電壓下運行兩個 IO 電源域時,以下時序參數的值未定義,因為當一些器件 IO 緩沖器在 1.8V 電壓下運行,而另一些在 3.3V 電壓下運行時,通過這些 IO 緩沖器的傳播延遲會有所不同。這實際上降低了超出本節中所定義的值的時序裕度。當兩個 IO 電源域在不同電壓下運行時,JTAG 接口仍應該能正常工作,但前提是系統設計人員實施了適當的電平轉換器,并降低了工作頻率以適應在不同電壓下運行的電平轉換器和 IO 緩沖器插入的額外延遲。
表 6-98 JTAG 時序條件
| 參數 |
最小值 |
最大值 |
單位 |
| 輸入條件 |
| SRI |
輸入壓擺率 |
0.50 |
2.00 |
V/ns |
| 輸出條件 |
| CL |
輸出負載電容 |
5 |
15 |
pF |
| PCB 連接要求 |
| td(Trace Delay) |
每條引線的傳播延遲 |
83.5 |
1000(1) |
ps |
| td(Trace Mismatch Delay) |
所有布線之間的傳播延遲不匹配 |
|
100 |
ps |
(1) 與 JTAG 信號引線相關的最大傳播延遲對最大 TCK 工作頻率有顯著的影響。可以將跟蹤延遲增加到超過該值,但必須降低 TCK 的工作頻率以解決額外的跟蹤延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