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步驟提供了有關選擇轉接驅動器 CTLE 設置的一般指導:
- 非常需要使用實際介質、連接器、通孔、根復合體、端點和轉接驅動器 S 參數模型來執行信號完整性分析。其目的是提供裕度以滿足誤碼率和眼圖尺寸的高要求。
- 了解整體通道介質損耗曲線。溫度、濕度、信噪比和串擾都需要額外的裕度才能實現穩定運行。
- 每個端點或根復合體都需要一定的 IO 裕度。最好增加裕度,以確保在 PVT 范圍內無差錯運行。
- 轉接驅動器主要在其輸入端提供升壓以補償信號損失。另一方面,它的輸出信號調節受到限制。當其輸出存在高損耗(后置通道損耗)時,邊際信號調節有兩種選項:
- 以 1 至 2 個步長對輸入信號進行過均衡,這樣輸入信號就不會被壓縮。
- 提供平坦增益以增加眼高。
- 在了解前置通道和后置通道損耗后,使用表 2-3 來選擇起始 CTLE 設置。不同的根復合體、端點或 BIOS 版本在性能上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可能需要在表 2-3 中所示的推薦值上進行微調。
- 表 2-3 是使用 PCIe 推薦的 SI 電路板測量的。實際應用可能具有不同的損耗曲線。因此,該表中提到的 CTLE 索引可用作實際應用的良好起點。
- 驗證下游轉接驅動器的 CTLE 設置。如果測試實際系統,從最初選擇的 CTLE 設置(同時保持最初選擇的上游轉接器的 CTLE 設置)上下掃描下游轉接驅動器的 CTLE 設置,以確定允許系統成功連接的 CTLE 設置范圍,或者在執行系統仿真或測量眼圖時滿足預定義的最低眼圖波罩標準。
- 驗證上游轉接驅動器的 CTLE 設置。從最初選擇的 CTLE 設置(同時保持下游轉接器之前所選的 CTLE 設置)上下掃描上游轉接驅動器的 CTLE 設置,以確定允許系統成功連接的 CTLE 設置范圍,或者滿足預定義的最低眼圖波罩標準。
- 另一種通用的系統調優方法如下:
- 確定轉接驅動器用例是系統格式還是 AIC 格式。這可以確定轉接驅動器與 PCIe 鏈路的哪一端(根復合體或端點)最相關,目前稱為主鏈路伙伴。
- 在主鏈路伙伴的下游方向執行 TX 合規性測試。目標是讓下游轉接驅動器補償前置通道損耗:其直接輸出需要盡可能精確地再現主鏈路伙伴最初傳輸的信號。實現這一點后,下游轉接驅動器的 CTLE 設置就可以被凍結。
- 接下來,在上游方向執行 IOMT 或通道裕度測試。目標是對上游轉接驅動器進行調優,使主鏈路伙伴接收到的信號具有可接受的質量。此過程可以使用不同的工具和標準。成功的上游調優需要使接收到的信號不僅符合所有要求,而且具有足夠的裕度來補償某些水平的噪聲、應力和其他不可預見的影響。
- 由于物理或軟件限制,這種整體方法并非總是可行,但它是最全面的轉接驅動器調優方法,如果可能,建議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