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目標
| LDO 輸出 |
電源電壓 |
電阻器 |
| R1 |
C1 |
C3 |
V1 |
V2 |
R2 |
R3 |
R6 |
| 200Ω |
47μF |
100nF |
5V |
5V |
1kΩ |
1MΩ |
10kΩ |
設計說明
比較器可在 ORing
配置中用于在不同的源之間進行選擇。比較器具有相對簡單的電路和智能開關,可用于為負載維持電源電壓。對于低壓應用,比較器具有比二極管更好的優勢,因為沒有壓降。此電路專為連接到墻壁插座、帶有備用電池的系統而設計。如果主電源被切斷,備用電池將為負載供電,以確保器件始終開啟。電路左側的開關網絡用于為
LDO 輸出建模。
設計說明
- 使用具有軌至軌輸入范圍的推挽比較器。
- 使用具有共源極配置(例如 CSD75207W15)的雙路
PMOS。
- 確保 PMOS 的 Vth
低于比較器輸出端的電壓。
- 對于 C1 和
C3,請遵循數據表中關于 LDO 輸出端電源濾波和穩定性的建議。
- 使用 LDO 數據表確定 R1
值。可將其指定為在發生欠壓事件時將輸出端連接到 GND 的電阻器。
設計步驟
- 突出顯示 R1、V1 和 SW3 的框用于對 LDO
輸出行為進行建模。R1 表示 LDO 的阻抗,可以數據表中找到。V1 是 LDO 輸出電壓,因此相應地設置 V1。SW3 用于對 LDO 突然斷電且輸出端通過
R1 被拉至接地的情況進行建模。它還用于對 LDO 重新加電并提供電壓的情況進行建模。C3
被添加到電路中,因為它是通常推薦的電容器值,有助于提高環路穩定性,并且應緊鄰輸出端。根據 LDO 數據表中的建議設置該值。在負載處添加
C1,因為電容值較大的電容器不需要正好位于 LDO 輸出節點處。根據 LDO 數據表中的建議設置該值。
- 在電路初始化期間,當比較器上電時,電流將流經 T1
的體二極管,為負載供電。當二極管兩端的壓降小于大約 0.7V 時,電流將停止流過二極管。然后,比較器將輸出低電平并打開 PMOS 開關。
- 在正常或典型條件下,LDO
用作主電源。下圖中有一個簡化的電路模型來說明 U1 和 U2 的功能。(-) 節點會看到 LDO 電壓,(+) 節點會看到 T1 的源節點。由于 (+) 節點比
T1 的 RDS(on) 下降產生的漏極節點稍小,因此比較器輸出將保持低電平。由于比較器將柵極拉至低電平,因此 T1
將充當閉合開關,從而允許 LDO 為負載供電。
在此期間,U2 將控制
T2,使其充當斷開的開關。突出顯示 V2 的方框用于對備用電池建模。V2 是備用電池電壓,因此相應地設置 V2。R3 和 R6 形成分壓器,因此 (-)
節點看到的電壓為 0.99 × V2。當 LDO 開啟并供電時,如果備用電池和 LDO 處于相同電勢,則 T2 必須充當斷開的開關以防止兩個電源都被加載。(-)
節點會看到 V2 分壓電壓,(+) 節點回看到 LDO 電壓。要確保比較器輸出為高電平以關閉 T2,則 (-) 節點 < (+) 節點。
- 當 LDO
斷電時,備用電池將連接到負載,以便始終有恒定的電源。下圖中有一個簡化的電路模型來說明 U1 和 U2 的功能。在將 LDO 輸出拉至低電平后,U2 的 (+)
節點會接地,U2 的 (-) 節點會看到備用電池的分頻版本。這將強制比較器輸出為低電平并閉合開關,以便備用電池為負載供電。在此期間,U1
將與負載斷開。下圖中有一個簡化電路模型來說明 U1 的功能。由于 LDO 輸出被拉至低電平,(-) 節點接地,(+)
節點連接備用電池。比較器輸出將轉換為高電平并關斷 T1,使其發揮斷開開關的作用。
- 將 R3 和 R6
創建的分壓器設置為 1% 的比率。將比率設置為 1%,以便 U2 在 LDO 斷電后可以快速開關。在正常運行期間,OUT_BU
將保持高電平,因為反相輸入將比反相輸入少 1%。當主電源斷電時,OUT_BU 將會變為高電平,因為同相輸入可連接到 LDO 的輸出。
選擇 Rtotal (R3 +
R6),應使流經分壓器的電流至少比輸入偏置電流 (IBIAS) 高 100
倍。電阻器可以具有高值,以更大程度地減小電路中的電流消耗,而不會使電阻分壓器的誤差顯著增加。
- 現在來看看詳細信息,其中介紹了 R2 和 C2 功能。這里使用 R2
將 LDO 輸出與 U1 的 (-) 節點隔離。當 LDO 斷電時,SW3 關閉并將 LDO 輸出拉至 GND。如果 R2 短路,則 T1 始終保持導通,因為
C2 的兩側之間存在爭用。當 LDO 輸出嘗試灌入接地時,U2 的輸出也轉換為低電平。由于 LDO 輸出存在一定的延遲,U1 的 (-)
節點將出現問題,并且該節點將在負載電壓附近振蕩。將 R2 設置為 1kΩ 足以隔離該節點。如果 R2 太小,就會浪費功率。如果 R2 太大,U1 的 (-)
節點轉換得太慢,以致無法導通 T1。U1 從不開啟 T1,而是通過體二極管為負載供電。當 LDO 輸出轉換(斷電或恢復電源)時,C2 用于拉動 U1 的 (-)
節點,以便能夠快速轉換并打開或關閉 U1。如果沒有 C2,LDO 轉換產生的延遲會導致 U1 永遠不會切換。將 C2 設置為與 C3 相同的值。
設計仿真
瞬態仿真結果
設計參考資料
有關 TI 綜合電路庫的信息,請參閱模擬工程師電路手冊。
請參閱電路 SPICE 仿真文件:SBOR017。
有關大量比較器主題(包括遲滯、傳播延遲和輸入共模范圍)的更多信息,請參閱
TI 精密實驗室 - 運算放大器。
設計特色比較器
| TLV7011、TLV7012 |
|
輸出類型
|
PP |
|
Vcc
|
1.6V 至 6.5V |
|
VinCM
|
軌到軌 |
|
Vos
|
±5mV |
|
VHYS
|
4.2mV |
|
Iq
|
5μA/通道 |
|
tpd
|
260ns |
|
通道數
|
1 和 2 |
| TLV7011 產品頁面、TLV7012 產品頁面 |
設計備用比較器
| TLV1805 |
|
輸出類型
|
PP |
|
Vcc
|
3.3V 至 5.5V |
|
VinCM
|
軌到軌 |
|
VHYS
|
14mV |
|
Vos
|
±500μV |
|
Iq
|
135μA |
|
tpd
|
250ns |
|
#通道數
|
1 |
|
TLV1805 產品頁面
|
| TLV7031、TLV7032 |
|
輸出類型
|
PP |
|
Vcc
|
1.6V 至 6.5V |
|
VinCM
|
軌到軌 |
|
VHYS
|
7mV、10mV |
|
Vos
|
±1mV |
|
Iq
|
335nA、315nA |
|
tpd
|
3μs |
|
通道數
|
1 和 2 |
| TLV7031 產品頁面、TLV7032 產品頁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