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目標
| 負載電流(IL) |
系統電源 (VS) |
比較器輸出狀態 |
| 過流 (IOC) |
恢復電流(IRC) |
典型值 |
過流 |
正常運行 |
| 1A |
0.5A |
10V |
VOL < 0.4V |
VOH = VPU = 3.3V |
設計說明
該高側電流檢測電路使用一個具有軌到軌輸入共模范圍的比較器,如果負載電流上升至超過 1A,則在比較器輸出端 (COMP OUT) 產生過流警報 (OC-Alert) 信號。該實現中的 OC-Alert 信號低電平有效。因此,當超過 1A 閾值后,比較器輸出變為低電平。實施遲滯以確保在負載電流減小至 0.5A(減少 50%)時,OC-Alert 返回到邏輯高電平狀態。該電路使用開漏輸出比較器,從而對輸出高邏輯電平進行電平轉換,以控制數字邏輯輸入引腳。對于需要驅動 MOSFET 開關柵極的應用,最好使用具有推挽輸出的比較器。
設計說明
- 選擇具有軌到軌輸入共模范圍的比較器,以實現高側電流檢測。
- 選擇具有漏極開路輸出級的比較器,以進行電平轉換。
- 選擇具有低輸入失調電壓的比較器,以優化精度。
- 計算分流電阻器 (R6) 的值,使分流電壓 (VSHUNT) 至少比比較器失調電壓 (VIO) 大 10 倍。
設計步驟
- 選擇 R6 的值,使 VSHUNT 至少比比較器輸入失調電壓 (VIO) 大 10 倍。如果使用非常大的 R6 值,會提高 OC 檢測精度,但會降低電源余量。
- 確定當比較器輸出從高電平轉換為低電平 (VL) 和從低電平轉換為高電平 (VH) 時所需的開關閾值。VL 表示負載電流超過 OC 電平的閾值,而 VH 表示負載電流恢復至的正常工作電平的閾值。
- 在將比較器的非反相輸入引腳標記為 VTH 且比較器輸出處于邏輯低電平狀態(接地)的情況下,推導出 VTH 的計算公式,其中 VH 表示當比較器輸出從低電平轉換為高電平時的負載電壓(VLOAD)。請注意,用于推導出該公式的簡化圖顯示比較器輸出為接地(邏輯低電平)。
- 在將比較器的非反相輸入引腳標記為 VTH 且比較器輸出處于高阻抗狀態的情況下,推導出 VTH 的計算公式,其中 VL 表示當比較器輸出從高電平轉換為低電平時的負載電壓(VLOAD)。建議應用疊加 原理來求解 VTH。
- 通過將兩個方程設置為彼此相等來消除變量 VTH 并求解 R1。結果為以下二次方程。對 R2 的求解是不太理想的,因為小電阻器值的標準值比大電阻器值更多。
- 選擇 R3 和 R2 的值。R3 遠小于 R2 (R3 << R2)。由于增大 R3 會導致比較器邏輯高輸出電平增加到超過 VPU,因此應避免增大 R3。例如,將 R3 增大到 100k? 的值可能會導致邏輯高輸出電平為 3.6V。在本例中,選擇 R2 = 2M 且 R3 = 1kΩ。
- 在對 VPU、R2、VL、VH 和 R3 代入數值之后,計算 R1。對于該設計,設置 VPU = 3.3、R2 = 2M、VL = 9.9、VH = 9.95 以及 R3 = 1k?。
- 使用設計步驟 3 中導出的公式計算 VTH;使用計算出的 R1 值。請注意,VTH 小于 VL,因為 VPU 小于 VL。
- 在反相端子標記為 VTH 的情況下,導出根據 R4、R5 和 VS 計算 VTH 的公式。
- 在代入數值 R5 = 1M、VS = 10 及計算出的 VTH 值之后,計算 R4。
設計仿真
直流仿真結果
瞬態仿真結果
設計參考資料
有關 TI 綜合電路庫的信息,請參閱模擬工程師電路手冊。
請參閱電路 SPICE 仿真文件 SLOM456。
設計特色比較器
| 參數 |
TLV184x |
TLV183x |
| VS |
2.7V 至 40V |
2.7V 至 40V |
| VinCM |
2.7V 至 40V |
2.7V 至 40V |
| VOUT |
開漏 |
推挽 |
| VOS |
500μV |
500μV |
| IQ |
70μA/通道 |
70μA/通道 |
| tPD(HL) |
65ns |
65ns |
| 通道數 |
1、2、4 |
1、2、4 |
|
TLV184x |
TLV183x |
設計備用比較器
|
TLV902x_3x |
TLV323x |
| VS |
1.6V 至 5.5V |
2.7V 至 5.5V |
| VinCM |
軌到軌 |
軌到軌 |
| VOUT |
開漏、推挽 |
推挽 |
| VOS |
300μV |
500μV |
| IQ |
16μA/通道 |
200μA/通道 |
| tPD(HL) |
100ns |
20ns |
| 通道數 |
1、2、4 |
1、2 |
|
TLV902x_3x |
TLV32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