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CSQ99A March 2023 – April 2023 TPSF12C3
PRODUCTION DATA
INJ 引腳和注入電容器之間連接的元件會建立阻尼注入網絡。特別需要阻尼來管理 CM 扼流圈電感和注入電容之間的諧振,這在 AEF 環路增益中表現為一對復數零。
圖 9-3 突出顯示三個特定的 RC 分支:RD1、RD1A 和 CD1 從 INJ 引腳形成一個分支;RD2 和 CD2 串聯連接到 GND;RD3 和 CD3 并聯連接到注入電容器。
根據注入機制,AEF 電路對 CM 噪聲提供低分流阻抗。根據圖 9-3 中突出顯示的三個阻尼阻抗分支,方程式 1 將 AEF 阻抗近似為:
其中,GAEF 項是從電源線到 INJ 節點的增益(請參閱 TPSF12C3 快速入門計算器了解相關詳細信息)。
方程式 1 顯示阻抗 ZINJ 與 ZD3 以及并聯的 ZD1 和 ZD2 組合串聯。此外,增益 GAEF 通過 ZD2 和 ZD1 之間的分壓器分壓比而減小。這些效應共同增加了 AEF 的有效阻抗,因而降低了其衰減性能,這就展示了性能和穩定性之間的權衡。
因此,雖然需要注入網絡來保持穩定性,但它也會增加與注入電容器串聯的阻抗,從而影響降低 EMI 的效果。如下所示,用戶可以通過仔細和適當的設計盡可能減少對性能的影響。
如圖 9-4 所示,在 5kHz 至 50kHz 范圍內的低頻下,元件 RD1 和 CD2 提供補償,而 RD3 抑制 LC 諧振的影響。在較高頻率(10kHz 以上)下,每個分支的主要元件阻抗會發生轉換,以實現更好的衰減性能:
最后,如果 AEF 環路的相位裕度在高頻(通常高于 100kHz)下需要,則 CD1 轉換為 RD1A。當從順時針方向查看時,圖 9-4 顯示了上述轉換隨頻率增加按序發生。
以下是為注入網絡選擇元件值的基本指導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