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CSB94D July 2013 – September 2025 SN65HVD888
PRODUCTION DATA
SN65HVD888 自動校正由跨線故障引起的總線信號極性錯誤。要檢測總線極性,必須滿足以下所有三個條件:
失效防護時間過后,極性校正完成并同時應用于接收和發送通道??偩€極性的狀態被鎖存在收發器中,并為后續的數據傳輸而保持。
數據流持續時間超過 tFS-min 的連續 0 或 1 可能會意外觸發錯誤的極性校正,因此必須避免。
圖 7-1 顯示控制器節點與外設節點之間簡單的點對點數據鏈路。由于具有失效防護偏置網絡的控制器節點決定總線上的信號極性,因此不帶極性校正功能的 RS-485 收發器(例如 SN65HVD82)即可滿足要求。所有其他總線節點(通常用作外設)都需要具有極性校正功能的 SN65HVD888 收發器。
在啟動數據傳輸之前,控制器收發器必須空閑一段時間,該時間應超過外設收發器的最大失效防護時間 tFS-max。此空閑時間通過將方向控制線路 DIR 驅動為低電平來實現。經過一段時間 (t > tFS-max) 后,控制器開始傳輸數據。
由于控制器和外設之間存在指示的跨線故障,因此外設節點接收到極性相反的總線信號。假設外設節點剛剛連接到總線,方向控制引腳在上電期間被下拉,然后由外設 MCU 有效驅動為低電平。極性校正在外設電源建立后立即開始,并在大約 44ms 至 76ms 后結束。
最初,外設接收器假定對輸入端已應用正確的總線極性,因此不會執行極性反轉。由于總線失效防護電壓的極性反轉,外設接收器 RS 的輸出變為低電平。經過 tFS 時間后,接收器檢測到錯誤的總線極性,內部 POLCOR 邏輯將反轉輸入信號,RS 變為高電平。
此時,具有反轉極性的所有傳入總線數據都在收發器內進行極性校正。由于極性校正也應用于發送路徑,因此外設 MCU 發送的數據通過 POLCOR 邏輯進行反轉,然后饋送到驅動器。
總線中的跨線故障再次反轉來自外設 MCU 的反轉數據,并在控制器端重新建立正確的總線極性。
每次器件上電并檢測到錯誤的總線極性時,都會重復此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