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CSXO1 December 2024 LMX2624-SP
ADVANCE INFORMATION
| 引腳 | I/O | 類型 | 說明 | |
|---|---|---|---|---|
| 編號 | 名稱 | |||
| 1 | NDIV2 | I | 4 電平引腳 | 引腳模式下的整數 N 分頻器位 2。這是 N 分頻器設置的 6 位值 NDIV5-NDIV0 的一部分。有關更多詳細信息,請參閱引腳模式整數頻率生成中的引腳模式說明。 |
| 2 | NDIV1 | I | 4 電平引腳 | 引腳模式下的整數 N 分頻器位 1。這是 N 分頻器設置的 6 位值 NDIV5-NDIV0 的一部分。有關更多詳細信息,請參閱引腳模式整數頻率生成中的引腳模式說明。 |
| 3 | NDIV0 | I | 4 電平引腳 | 引腳模式下的整數 N 分頻器位 0。這是 N 分頻器設置的 6 位值 NDIV5-NDIV0 的一部分。有關更多詳細信息,請參閱引腳模式整數頻率生成中的引腳模式說明。 |
| 4 | GND | — | — | 接地 |
| 5 | VbiasVCO | — | — | VCO 偏置。需要將 10μF 電容器接地。靠近引腳放置。 |
| 6 | GND | — | — | 接地 |
| 7 | REF_DBLR_EN | I | — | 輸入基準倍頻器在引腳模式下啟用。此引腳上為高電平則啟用基準倍頻器,而此引腳上為低電平則會繞過輸入基準倍頻器。有關更多詳細信息,請參閱引腳模式整數頻率生成中的引腳模式說明。 |
| 8 | CAL/CE | I | — | 芯片使能。在引腳模式(非 SPI 模式)下,該引腳的上升沿會激活 VCO 校準。在 SPI 模式下,該引腳充當 CE,CE 引腳上的高電平使器件啟用,引腳上為低電平則禁用器件。 |
| 9 | SYNC | I | — | 相位同步輸入引腳。 |
| 10 | GND | — | — | 接地 |
| 11 | VccDIG | — | — | 數字電源。建議將 0.1μF 電容器接地。 |
| 12 | OSCinP | I | — | 互補基準輸入時鐘引腳。高輸入阻抗。需要連接串聯電容器(建議使用 0.1μF)。 |
| 13 | OSCinM | I | — | 連接到 OSCinP 的互補引腳。 |
| 14 | VregIN | — | — | 輸入基準路徑調節器去耦。需要將 1μF 電容器接地。靠近引腳放置。 |
| 15 | OUTMUX2 | I | — | 與 OUTMUX1 和 OUTMUX0 一起控制 RFOUTA 和 RFOUTB 的輸出多路復用器選擇。這八個選項包括為 RFOUTA 和 RFOUTB 選擇 VCO 輸出、倍頻器輸出或通道分頻器輸出組合。有關更多詳細信息,請參閱引腳模式整數頻率生成中的引腳模式說明。 |
| 16 | OUTMUX1 | I | — | 與 OUTMUX2 和 OUTMUX0 一起控制 RFOUTA 和 RFOUTB 的輸出多路復用器選擇。這八個選項包括為 RFOUTA 和 RFOUTB 選擇 VCO 輸出、倍頻器輸出或通道分頻器輸出組合。有關更多詳細信息,請參閱引腳模式整數頻率生成中的引腳模式說明。 |
| 17 | OUTMUX0 | I | — | 與 OUTMUX2 和 OUTMUX1 一起控制 RFOUTA 和 RFOUTB 的輸出多路復用器選擇。這八個選項包括為 RFOUTA 和 RFOUTB 選擇 VCO 輸出、倍頻器輸出或通道分頻器輸出組合。有關更多詳細信息,請參閱引腳模式整數頻率生成中的引腳模式說明。 |
| 18 | MuteA | I | — | 輸出緩沖器靜音控制。高阻抗 CMOS 輸入。使用這個 MuteA 引腳使 RFOUTA 靜音或取消靜音 |
| 19 | MuteB | I | — | 輸出緩沖器靜音控制。高阻抗 CMOS 輸入。使用這個 MuteB 引腳使 RFOUTB 靜音或取消靜音 |
| 20 | VccCP | I | — | 電荷泵電源。建議將 0.1μF 電容器接地。 |
| 21 | CPout | O | — | 電荷泵輸出。建議將環路濾波器的 C1 連接到靠近電荷泵引腳的位置。 |
| 22 | GND | — | 接地 | 接地 |
| 23 | GND | — | 接地 | 接地 |
| 24 | VccMASH | — | — | 數字電源。建議將 0.1μF 和 10μF 電容器接地。 |
| 25 | SCK | I | — | SPI 輸入時鐘。高阻抗 CMOS 輸入。1.8V 至 3.3V 邏輯電平。 |
| 26 | SDI | I | — | SPI 輸入數據。高阻抗 CMOS 輸入。1.8V 至 3.3V 邏輯電平。 |
| 27 | VccBUF | — | — | 輸出緩沖器電源。需要將 0.1μF 電容器接地。 |
| 28 | GND | — | 接地 | 接地 |
| 29 | RFoutBM | O | — | RFoutBP 的互補引腳 |
| 30 | RFoutBP | O | — | 差分輸出 B 對。需要在盡可能靠近引腳的位置將一個 50Ω 上拉電阻連接到 VCC。可用作合成器輸出或 SYSREF 輸出。 |
| 31 | GND | — | 接地 | 接地 |
| 32 | VccBUF | — | — | 輸出緩沖器電源。需要將 0.1μF 電容器接地。 |
| 33 | NC | — | — | 無連接。保持未連接。 |
| 34 | MUXout | — | — | 多路復用輸出引腳。可以輸出:鎖定檢測、SPI 回讀和診斷。 |
| 35 | CSB | — | SPI 負片選。高阻抗 CMOS 輸入。1.8V 至 3.3V 邏輯。 | |
| 36 | GND | — | 接地 | 接地 |
| 37 | VccBUF | — | — | 輸出緩沖器電源。需要將 0.1μF 電容器接地。 |
| 38 | GND | — | 接地 | 接地 |
| 39 | RFoutAM | O | — | 差分輸出 A 對。集成了連接到 VCC 的 50Ω 上拉電阻。 |
| 40 | RFoutAP | O | — | 差分輸出 A 對。集成了連接到 VCC 的 50Ω 上拉電阻。 |
| 41 | GND | — | 接地 | 接地 |
| 42 | VccBUF | — | — | 輸出緩沖器電源。需要將 0.1μF 電容器接地。 |
| 43 | GND | — | 接地 | 接地 |
| 44 | VccVCO2 | — | — | VCO 電源。建議將 0.1μF 和 10μF 電容器接地。 |
| 45 | VbiasVCO2 | — | — | VCO 偏置。需要將 1μF 電容器接地。 |
| 46 | SysRefReq | I | — | 用于支持 JESD204B 的 SYSREF 請求單端輸入。 |
| 47 | VrefVCO2 | — | — | VCO 電源基準。需要將 10μF 電容器接地。 |
| 48 | RECAL_EN | I | — | 啟用自動重新校準功能。該引腳上的低電平不觸發校準。如果是高電平,則只要器件在經過特定延遲后解鎖,就會觸發校準。 |
| 49 | CDIV0 | I | 4 電平引腳 | 在引腳模式選項下控制通道分頻器以及 CDIV2 和 CDIV1。有關更多詳細信息,請參閱引腳模式整數頻率生成中的引腳模式說明。 |
| 50 | CDIV1 | I | 4 電平引腳 | 在引腳模式選項下控制通道分頻器以及 CDIV0 和 CDIV2。有關更多詳細信息,請參閱引腳模式整數頻率生成中的引腳模式說明。 |
| 51 | CDIV2 | I | 4 電平引腳 | 在引腳模式選項下控制通道分頻器以及 CDIV1 和 CDIV0。有關更多詳細信息,請參閱引腳模式整數頻率生成中的引腳模式說明。 |
| 52 | GND | — | 接地 | 接地 |
| 53 | VbiasVARAC | — | — | VCO 變容偏置。需要將 10μF 電容器接地。 |
| 54 | GND | — | 接地 | 接地 |
| 55 | Vtune | I | — | VCO 調諧電壓輸入。 |
| 56 | VrefVCO | — | — | VCO 電源基準。需要將 10μF 電容器接地。 |
| 57 | VccVCO | — | — | VCO 電源。建議將 0.1μF 和 10μF 電容器接地。 |
| 58 | VregVCO | — | — | VCO 穩壓器節點。需要將 1μF 電容器接地。 |
| 59 | GND | — | 接地 | 接地 |
| 60 | GND | — | 接地 | 接地 |
| 61 | NC | — | NC | 無連接 |
| 62 | NDIV5 | I | 4 電平引腳 | 引腳模式下的整數 N 分頻器位 5。這是 N 分頻器設置的 6 位值 NDIV5-NDIV0 的一部分。有關更多詳細信息,請參閱引腳模式整數頻率生成中的引腳模式說明。 |
| 63 | NDIV4 | I | 4 電平引腳 | 引腳模式下的整數 N 分頻器位 4。這是 N 分頻器設置的 6 位值 NDIV5-NDIV0 的一部分。有關更多詳細信息,請參閱引腳模式整數頻率生成中的引腳模式說明。 |
| 64 | NDIV3 | I | 4 電平引腳 | 引腳模式下的整數 N 分頻器位 3。這是 N 分頻器設置的 6 位值 NDIV5-NDIV0 的一部分。有關更多詳細信息,請參閱引腳模式整數頻率生成中的引腳模式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