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CAD17 August 2023 DRV3233-Q1
隨著汽車行業努力將更多特性集成到車輛中,支持用于更高電氣負載的高效系統變得比以往更加重要。然而,在效率和電磁干擾 (EMI) 之間取得微妙的平衡是一個難題。本文介紹了如何結合先進技術、精細的工程設計以及對整體系統設計的仔細考量來克服汽車行業的重要挑戰。
EMI 是電子系統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會導致出現許多其他問題,包括數據損壞、器件故障和損壞。因此,在 EMI 和效率之間取得平衡至關重要,尤其是在電動助力轉向 (EPS) 和制動系統等關鍵設備中。造成 EMI 的因素有很多,例如高速信號的切換、大電流的使用以及雜散電感和電容的存在。
EMI 的一個具體原因是振鈴,在開關節點波形上可以明顯觀察到振鈴,如圖 2 所示。振鈴是指電壓或電流快速轉換后出現的共振振蕩,通常由電路中的寄生電容和電感引起。這些振蕩會導致不必要的噪聲和干擾,可能影響電子系統的性能和可靠性。減少這些影響的可行方法包括:優化元件放置、盡可能地減少 PCB 寄生、隔離高速布線以及正確接地。
圖 1 通過 IDRIVE 調優來減少振鈴
圖 2 開關節點波形上的振鈴壓擺率調優是一種用于控制 MOSFET 兩端電壓變化速率的技術,這種變化速率會影響開關節點振蕩的嚴重程度。這可通過調節柵極驅動電流來實現,該電流決定了電荷注入 MOSFET 柵極的速率。智能柵極驅動器是德州儀器 (TI) 的一項技術,該技術提供了集成的壓擺率調優以及其他可用于優化 MOSFET 開關的功能。使用壓擺率調優進行優化后的設計效果如圖 1 所示。
智能柵極驅動器通過集成多電平柵極電流以調節控制外部 MOSFET 開關的能力,簡化了電機驅動器設計。利用可調柵極上拉或下拉電流,用戶能夠微調 MOSFET 導通或關斷的速率,從而控制電機開關節點的壓擺率。此過程無需使用外部串聯柵極電阻器,可省去多達 24 個外部元件,同時允許嘗試多種組合而無需返修硬件。這有助于簡化設計流程,降低成本,并優化電機驅動器的開關損耗和 EMI 性能。
這種節省成本的架構如圖 3 所示。DRV3233-Q1 是一款具有該特性的全新先進器件。DRV3233-Q1 提供 45 個不同的柵極電流電平,其中 36 個電平的范圍為 0.5mA 至 250mA。較小的 MOSFET 需要更精細的電流控制來調整其壓擺率,因此在較低的電流范圍內設置更多的步長有助于快速高效地調整 MOSFET 開關,從而改善 EMI,而無需不斷切換外部柵極電阻器。
圖 3 智能柵極驅動架構DRV3233-Q1 具有快速預放電特性,可在不影響調優后 EMI 性能的情況下更大限度地縮短死區時間。該器件還具有自動強下拉電流,以便在半橋互補側導通時盡可能減少柵極電壓耦合。這些特性可幫助工程師找到并實現系統在 EMI 和效率之間的平衡。DRV3233 的其他特性包括超小型封裝選項(6mm x 4mm 32 引腳 QFN)、具有低輸入溫漂(整個溫度范圍內小于 0.1mV)的高精度 CSA、±2V 共模范圍,以及寬工作電壓范圍,能夠在 0 級(-40°C 至 150°C 環境溫度)溫度條件下支持 12V 和 24V 電池系統(工作電壓為 4.5V 至 60V)。
除了在設計尺寸、設計成本和電流檢測精度方面處于先進地位之外,DRV3233-Q1 還通過利用 TI 的高級特性,為汽車行業提供了功能強大的工具來解決 EMI 和效率問題。
德州儀器 (TI),了解智能柵極驅動器 應用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