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CSPC6B march 2022 – july 2023 TMUX7348F , TMUX7349F
PRODMIX
圖 6-1 PW 封裝,20 引腳 TSSOP(頂視圖)
圖 6-2 RTJ 封裝,20 引腳 WQFN(頂視圖)| 引腳 | 類型(1) | 說明 | ||
|---|---|---|---|---|
| 名稱 | TSSOP | WQFN | ||
| A0 | 1 | 19 | I | 邏輯控制輸入地址 0 (A0)。該引腳具有 4MΩ 內部下拉電阻。該引腳還可以與特定故障引腳 (SF) 一起使用,以指示哪個輸入出現故障。如需了解更多詳情,請參閱節 9.4.3。 |
| A1 | 20 | 18 | I | 邏輯控制輸入地址 1 (A1)。該引腳具有 4MΩ 內部下拉電阻。該引腳還可以與特定故障引腳 (SF) 一起使用,以指示哪個輸入出現故障。如需了解更多詳情,請參閱節 9.4.3。 |
| A2 | 19 | 17 | I | 邏輯控制輸入地址 2 (A2)。該引腳具有 4MΩ 內部下拉電阻。該引腳還可以與特定故障引腳 (SF) 一起使用,以指示哪個輸入出現故障。如需了解更多詳情,請參閱節 9.4.3。 |
| D | 8 | 6 | I/O | 漏極引腳。可以是輸入或輸出。漏極引腳不受過壓保護,應保持在推薦的工作范圍內。 |
| EN | 2 | 20 | I | 高電平有效邏輯使能 (EN) 引腳。該引腳具有 4MΩ 內部下拉電阻。當引腳為低電平時,該器件被禁用,所有開關都變為高阻抗。當該引腳為高電平時,Ax 邏輯輸入確定各個開關狀態。如需了解更多詳情,請參閱節 9.4.3。 |
| FF | 11 | 9 | O | 一般故障標志。該引腳為漏極開路輸出,當在任何源極 (Sx) 輸入引腳上檢測到過壓情況時,該引腳被斷言為低電平。通過 1kΩ 上拉電阻將該引腳連接到外部電源(1.8V 至 5.5V)。 |
| GND | 18 | 16 | P | 接地 (0V) 基準。 |
| S1 | 4 | 2 | I/O | 過壓保護源極引腳 1。可以是輸入或輸出。 |
| S2 | 5 | 3 | I/O | 過壓保護源極引腳 2。可以是輸入或輸出。 |
| S3 | 6 | 4 | I/O | 過壓保護源極引腳 3。可以是輸入或輸出。 |
| S4 | 7 | 5 | I/O | 過壓保護源極引腳 4。可以是輸入或輸出。 |
| S5 | 16 | 14 | I/O | 過壓保護源極引腳 5。可以是輸入或輸出。 |
| S6 | 15 | 13 | I/O | 過壓保護源極引腳 6。可以是輸入或輸出。 |
| S7 | 14 | 12 | I/O | 過壓保護源極引腳 7。可以是輸入或輸出。 |
| S8 | 13 | 11 | I/O | 過壓保護源極引腳 8。可以是輸入或輸出。 |
| SF | 10 | 8 | O | 具體故障標志。表 9-1 展示了該引腳如何是漏極開路輸出,以及當根據 A0、A1 和 A2 的狀態在特定引腳上檢測到過壓情況時,該引腳如何被斷言為低電平。通過 1kΩ 上拉電阻將該引腳連接到外部電源(1.8V 至 5.5V)。 |
| VDD | 17 | 15 | P | 正電源。該引腳是正電源電勢最高的引腳。為了可靠運行,在 VDD 和 GND 之間連接一個 0.1μF 至 10μF 的去耦電容器。 |
| VFN | 9 | 7 | P | 負極故障電壓電源,用于確定負極側的過壓保護觸發閾值。如果觸發閾值與器件的負電源相同,則連接到 VSS。為了可靠運行,在 VFN 和 GND 之間連接一個 0.1μF 至 10μF 的去耦電容器。 |
| VFP | 12 | 10 | P | 確定正極側過壓保護觸發閾值的正故障電壓電源。如果觸發閾值與器件的正電源相同,則連接到 VDD。為了可靠運行,在 VFP 和 GND 之間連接一個 0.1μF 至 10μF 的去耦電容器。 |
| VSS | 3 | 1 | P | 負電源。該引腳是負電源電勢最高的引腳。在單電源應用中,該引腳可以接地。為了可靠運行,在 VSS 和 GND 之間連接一個 0.1μF 至 10μF 的去耦電容器。 |
| 散熱焊盤 | — | 散熱焊盤。內部未連接散熱焊盤。建議將焊盤連接至 GND 或 VSS 以獲得最佳性能。 | ||
圖 6-3 PW 封裝,20 引腳 TSSOP(頂視圖)
圖 6-4 RTJ 封裝,20 引腳 WQFN(頂視圖)| 引腳 | 類型(1) | 說明 | ||
|---|---|---|---|---|
| 名稱 | TSSOP | WQFN | ||
| A0 | 1 | 19 | I | 邏輯控制輸入地址 0 (A0)。該引腳具有 4MΩ 內部下拉電阻。該引腳還可以與特定故障引腳 (SF) 一起使用,以指示哪個輸入出現故障。如需了解更多詳情,請參閱節 9.4.3。 |
| A1 | 20 | 18 | I | 邏輯控制輸入地址 1 (A1)。該引腳具有 4MΩ 內部下拉電阻。該引腳還可以與特定故障引腳 (SF) 一起使用,以指示哪個輸入出現故障。如需了解更多詳情,請參閱節 9.4.3。 |
| DA | 8 | 6 | I/O | 漏極端子 A。可以是輸入或輸出。漏極引腳不受過壓保護,應保持在推薦的工作范圍內。 |
| DB | 13 | 11 | I/O | 漏極端子 B。可以是輸入或輸出。漏極引腳不受過壓保護,應保持在推薦的工作范圍內。 |
| EN | 2 | 20 | I | 高電平有效邏輯使能 (EN) 引腳。該引腳具有 4MΩ 內部下拉電阻。當引腳為低電平時,該器件被禁用,所有開關都變為高阻抗。當該引腳為高電平時,Ax 邏輯輸入確定各個開關狀態。該引腳還可以與特定故障引腳 (SF) 一起使用,以指示哪個輸入出現故障。如需了解更多詳情,請參閱節 9.4.3。 |
| FF | 11 | 9 | O | 一般故障標志。該引腳為漏極開路輸出,當在任何源極 (Sx) 輸入引腳上檢測到過壓情況時,該引腳被斷言為低電平。通過 1kΩ 上拉電阻將該引腳連接到外部電源(1.8V 至 5.5V)。 |
| GND | 19 | 17 | P | 接地 (0V) 基準 |
| S1A | 4 | 2 | I/O | 過壓保護源極引腳 1A。可以是輸入或輸出。 |
| S1B | 17 | 15 | I/O | 過壓保護源極引腳 1B。可以是輸入或輸出。 |
| S2A | 5 | 3 | I/O | 過壓保護源極引腳 2A。可以是輸入或輸出。 |
| S2B | 16 | 14 | I/O | 過壓保護源極引腳 2B。可以是輸入或輸出。 |
| S3A | 6 | 4 | I/O | 過壓保護源極引腳 3A。可以是輸入或輸出。 |
| S3B | 15 | 13 | I/O | 過壓保護源極引腳 3B。可以是輸入或輸出。 |
| S4A | 7 | 5 | I/O | 過壓保護源極引腳 4A。可以是輸入或輸出。 |
| S4B | 14 | 12 | I/O | 過壓保護源極引腳 4B。可以是輸入或輸出。 |
| SF | 10 | 8 | O | 具體故障標志。表 9-2 展示了該引腳如何是漏極開路輸出,以及當根據 A0、A1 和 EN 的狀態在特定引腳上檢測到過壓情況時,該引腳如何被斷言為低電平。通過 1kΩ 上拉電阻將該引腳連接到外部電源(1.8V 至 5.5V)。 |
| VDD | 18 | 16 | P | 正電源。該引腳是正電源電勢最高的引腳。為了可靠運行,在 VDD 和 GND 之間連接一個 0.1μF 至 10μF 的去耦電容器。 |
| VFN | 9 | 7 | P | 負極故障電壓電源,用于確定負極側的過壓保護觸發閾值。如果觸發閾值與器件的負電源相同,則連接到 VSS。為了可靠運行,在 VFN 和 GND 之間連接一個 0.1μF 至 10μF 的去耦電容器。 |
| VFP | 12 | 10 | P | 確定正極側過壓保護觸發閾值的正故障電壓電源。如果觸發閾值與器件的正電源相同,則連接到 VDD。為了可靠運行,在 VFP 和 GND 之間連接一個 0.1μF 至 10μF 的去耦電容器。 |
| VSS | 3 | 1 | P | 負電源。該引腳是負電源電勢最高的引腳。在單電源應用中,該引腳可以接地。為了可靠運行,在 VSS 和 GND 之間連接一個 0.1μF 至 10μF 的去耦電容器。 |
| 散熱焊盤 | — | 散熱焊盤。內部未連接散熱焊盤。建議將焊盤連接至 GND 或 VSS 以獲得最佳性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