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CSX55A October 2024 – May 2025 BQ51013C
PRODUCTION DATA
請參考 PDF 數據表獲取器件具體的封裝圖。
WPC 通信使用一種稱為“反向散射調制”的調制技術,接收器線圈動態加載,來實現對發送器線圈電壓和電流的振幅調制。這一方案之所以可行,是因為兩個松散耦合的電感器之間的基本行為(此處指的是 TX 線圈和 RX 線圈之間的關系)。可以通過在整流器的輸出端接入和斷開電阻器,或通過在 AC1/AC2 網絡上接入和斷開電容器來實現這種類型的調制。圖 8-4 展示了如何實現電阻調制。
圖 8-4 電阻調制圖 8-5 展示了如何實現電容調制。
圖 8-5 電容調制發送器的解碼器可檢測到 TX 線圈電壓或電流的幅度變化。圖 8-6 展示了 TX 觀察到的生成信號。
WPC 協議使用差分雙相編碼方案將數據位調制到 TX 線圈電壓/電流。每個數據位以 0.5ms (tCLK) 的完整周期對齊,或對應于 2kHz 的頻率。已編碼的一在位周期內引起兩次轉換,而已編碼的零引起一次轉換。有關差分雙相編碼的示例,請參閱圖 8-7。
圖 8-7 差分雙相編碼方案(WPC 第 1 卷:低功耗,第 1 部分“接口定義”)這些位先發送 LSB,并對數據包的每個部分使用 11 位異步串行格式。這包括一個開始位、n 個數據字節、一個奇偶校驗位和一個停止位。開始位始終為零,奇偶校驗位為奇數。停止位始終為一。圖 8-8 展示了異步串行格式的詳細信息。
圖 8-8 異步串行格式(WPC 第 1 卷:低功耗,第 1 部分“接口定義”)每個數據包格式的組織方式如圖 8-9 所示。
圖 8-9 數據包格式(WPC 第 1 卷:低功耗,第 1 部分“接口定義”)圖 7-17 展示了接收器發送整流電源數據包(標頭 0x04)的示例波形。